萌读行动项目推进研究第四次会议
常州市天宁区青龙中心幼儿园
会议时间:2023.4.25(周二) 12:00-14:00
会议地点:常州市天宁区青龙中心幼儿园
会议形式:沙龙研讨、共读研讨
会议安排:
活动环节 | 活动内容 | 负责人 |
第一环节:回顾再议,改善调整 | 阅读模型再讨论。通过设计阅读活动,审议并讨论,细化模型。 | |
第二环节:透过案例,有的放矢 | 结合阅读实践,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开展阅读活动的具体策略。 | |
第三环节:梳理要点,提炼重点 | 明确每项策略在实施时的关注重点,确保能顺利推动阅读活动的展开。 |
会议过程:
主持人:各位老师中午好,今天我们将对立项初期提出的四项阅读模型进行再一次的审议与论证,在今天的研讨中,我们会通过设计多元阅读活动,对前期设定的阅读模型的适宜性、支架性进行进一步的审议调整。在研讨活动中,进一步明确阅读空间的使用机制。研讨之后,我们会改进阅读模型,以此开展各类多元阅读活动,并整理出一些有趣的案例。
一、阅读模型再讨论,回望初定四大阅读模型
主持人:今天我们教研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对我们前期初定待定阅读模型进行一个回头看,对初定对的四大阅读模型进行一个梳理,研讨,并以此进一步细化完善四大阅读模型。我们先从第一个模块——传统阅读优化模型看起。
曹鎏:虽然现在抖音听故事、各种音乐软件和FM都设有听故事的专栏,但是我觉得长期用耳朵听远不如孩子自己去阅读、翻阅绘本。所以传统阅读作为幼儿主要阅读方式,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这可以说是绘本阅读最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听、看、记忆、说、写都是认知过程,因此,信息的输入、输出和存储是认知的主要研究对象。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瞬息万变,对于儿童来说是抓不住来不及想的,但是绘本阅读给孩子真正提供了慢下来、停下来、自己掌握速度的对这个世界中一些现象的加工和认知。因此,绘本帮助的不仅是语言能力的提高、语文能力的提高,还有认知习惯的养成。
何莉:我觉得刚才1老师说的很对,相比起给孩子抱着手机看故事,我还是更喜欢带着孩子去图书馆或者书店,让孩子自己去逛一逛,选一选。但是有的时候不是所有绘本他的文字和图片划分都是相同的,有的图多字少、有的图少字很多,不同年龄的孩子对于绘本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年龄小一点的孩子看到文字多的绘本可能就无法集中注意力,幼儿无法通过文字了解复杂的故事内容。
高小芬:别说是小孩,就连我看着绘本都爱不释手。现在生活在钢筋水泥间的小孩儿有谁真正去过森林、田野、农场、草原,形形色色的动物、光怪陆离的场景、充满童趣的历险,这些都是为小孩增加快乐、增加体验的一种方式,对想象力的提升也有好处。
焦月涵:确实,所以对于绘本的投放也很重要,不能一股脑的全部把孩子带来的绘本放进图书区,我们前期要对对绘本资源进行筛选,进行加工,比如说给书本分类,分标签,选择适合幼儿年龄段的绘本。
曹鎏:嗯嗯,我觉得确实需要分门别类,过于复杂的绘本我们可以先搁置,或者用其他方式来让孩子阅读。除此之外,也要增加一些阅读辅助工具。我上次在淘宝看到一个耳机挺好的,自带故事内存卡,可以插入耳机,播放故事。还有点读笔等。
主持人:绘本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体贴学龄前后的幼儿,针对其识字与生活经验有限的状况,文字不会太多或过于艰涩;而且大多得靠大人代为念出,眼睛读图、耳朵听故事,即可进入书中无远弗届的世界,优秀的绘本无疑是成人文明给幼儿的一份好礼物。所以针对老师们的发言,后续我们会整理出更为详细的模块内容。那么第二个板块我们来看一下。
曹淑雅:对于这个模型,我们老师应该都感同身受。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仅仅几页的绘本,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问题很多,不停的会问为什么,那有时候我们无法第一时间为孩子解决这些问题,那么该如何去改进呢?
张文彬:提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有时一个好的问题比答案本身更重要。
当孩子问问题,无论幼稚还是异想天开,家长和老师都不要敷衍了事,要认真对待并称赞孩子: 孩子受到鼓励,会更主动地观察和思考。提问被尊重的孩子,思想也是自由的,会更有想象力和创意。对于答不上来的问题,千万不要含糊其辞应付孩子,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寻找答案。比如孩子问:“火箭能飞多高呢?”
可以跟他一起手工制作火箭,在制作过程中让他了解火箭的构造。跟他一起看火箭发射视频和相关科普视频,让他了解火箭发射原理和宇宙知识。
激发孩子探索欲,培养他自主寻找答案的意识,孩子将受益终生。
陈涛:还可以成立一个问题小组,孩子们互相解决,说不定有的孩子知道答案,而且孩子与孩子之间的语言更容易被理解。有的答案家长知道,但很难用浅显易懂的话向孩子解释明白。这种时候,可以陪孩子一起看动画片、读绘本,寻找答案。在满足孩子好奇心的同时教给他学习方法,让他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比起告诉孩子答案,更重要的是保护孩子好奇心,激发探索欲,让孩子敢梦敢想敢为,创造人生的无限可能——就像麦当劳一直所倡导的那样。麦当劳深信,孩子那些看似不靠谱的提问里,埋藏着梦想的种子。父母对孩子的问题越认真,孩子的梦想就能得到越多的浇灌,孩子也会成长得更优秀、更出色。 火箭能飞很高很高,但孩子的梦想,能飞得更高更远。 还可以借助我们项目中的云上小书柜等方法去解决问题。
主持人:老师们的想法真的是特别多,源源不断的。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个模型创客阅读模型。
朱维丹:绘本不仅仅可以用来阅读,还可以以次启发,制作有趣的小实验呢。比如绘本《愤怒的火山》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座高高的大山,山上长满了树木,还住着许多小动物。然而,这座山却不喜欢周围的一切......这本绘本,就可以做科学小实验——火山爆发。原来这座大山是火山呀,有很多陆地都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小朋友们,你知道火山为什么会爆发吗?快来和我一起探究吧!
谢丹:我看过的一本《神奇的水》这是一本关于水是如何循环的科普知识,色彩鲜明的绘画和诗意的文字让水在各种形态之间的转换变得格外轻松。这本绘本,可以做科学小实验——虹吸现象。小朋友们,水会变成水蒸气,变成云朵,变成雾,变成雨,变成冰,变成小雪花......水还会变成什么呢?拿起水杯和我来做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吧,还有推荐绘本:《是谁偷走了空气》。村子里突然发生了很多奇怪的事情,风车停了,足球变得软绵绵的,连气味都消失了,原来是有一头贪吃怪物吃掉了一样东西,贪吃怪物到底吃掉了什么呢?请你和我一起来听故事《是谁偷走了空气》。这本书可以做科学小实验——发现空气。你知道空气是什么样的吗?如果没有空气会怎么样呢?对了,空气是无形无味的。如果没有空气就闻不到任何气味,听不到任何声音;没有空气就不会存在火、雨和风;没有空气我们一刻也活不了。
主持人:是的,类似的绘本还有很多很多,孩子们通过阅读学习到必要的科学常识,在一定程度上拓宽视野,认识世界。通过自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将晦涩难懂的理论转化为一目了然的实验,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好的,最后一个模型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郭其杭:有的神话故事,比如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绘本故事,内容十分有趣,但是我感觉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应该更想看到正在东德故事吧,感觉自己身临其境。
陈涛:VR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了,已经有人发明了VR绘本VR技术作为当前最前沿科技之一,与传统绘本结合,可以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潜能,使知识学习更为高效。对于理性思维还尚未发展全面的孩子来说,VR技术可以更“直观”的感受,特别是对一些抽象知识,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积极性。
焦月涵;那感觉就是沉浸式体验了哇。让绘本内容“活”起来。当平面的绘本换一种展现方式,就像是穿越到了神奇的海底世界当中,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开阔了眼界和思维,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
主持人:近年来,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数字孪生等为代表的视觉沉浸技术,正不断从叙事结构、内容生产、交互界面和系统平台等方面重塑数字儿童绘本生态。数字技术的赋能让儿童绘本的媒介产生了变化或融合,也助推着儿童绘本进入新阶段。
二、结合阅读实践活动,提出具体实施策略。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下,在模型的支撑下,我们怎样开展阅读活动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或者问题?
陈涛:我先来说一下,那么我首先考虑到的就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既然要开展这样的阅读活动,那么时间肯定是要保障的,如果还是按照我们之前的作息,那么很难抽出时间来进行。因为这样的阅读活动,不是说通过10分钟左右的过渡环节,或者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就能实现的。要想要阅读取得一定的效果,累积一定的成果,必须要在我们的作息中,抽出时间来。
谢丹:那么不妨把我们的一日生活作息进行一个调整。保证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让我们老师来开展活动。
焦月涵:我同意谢老师的观点,一日作息的确是需要调整的。但是我觉得这个时间不能是每天固定的,比如我就是几点到几点,然后这个时间段,所有的老师都在进行这样的阅读活动。我觉得可以是一种弹性的时间,这样对于老师来说是可以自由支配的,他们可以根据每天班级中的实际情况,孩子在阅读方面的进度等,弹性的时间相对于老师来说,应该更自由一些。
周慧鸣:那么我觉得除了时间之外,我们也应该做到物尽其用。既然幼儿园有硬件设施,保证进行阅读,那么肯定是要充分利用的。一方面这样的地方其实是很吸引孩子的,另一方面,由于地点和环境的更换,也能让孩子对阅读有更大的兴趣。
张文彬:这些空间和地区,除了利用之外,我觉得必须要明确使用的机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规则,这样的话,孩子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
朱维丹:是的,除此之外,孩子的阅读材料也能做进一步的丰富。
曹淑雅:我们除了园所资源之外,还可以积极发动家长资源、社区资源,进一步扩充我们的绘本资源。
曹鎏:在带领孩子开展阅读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积累一定的案例,一方面用案例来丰富我们的引导阅读的水平,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能帮助我们积累丰富的材料。
三、梳理总结,推进阅读活动高质量开展
主持人:刚才大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出了4种具体的实施策略:调整一日作息安排;明确阅读空间的使用机制;提供充足的多元阅读材料;案例开发。接下来大家可以说一说,怎样让我们的策略能更好地实施呢?
王珍芳:首先作息的安排前面已经说了,采用弹性的方式。但是对于这个“弹性”,我觉得老师们还有待好好理解并践行。
邹蕾:在使用机制上面,我觉得规则不应该是老师制定的,而应该是我们的孩子。而且考虑到活动室的数量是有限的,我觉得我们需要使用预约机制,这样活动才能有条不紊地展开。
郭其杭:在阅读材料的提供上面,我们也要做到“格局打开”,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些纸质的读物上面。还有一些电子的读物,可视的读物等,既有多样性,又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求。
陈涛:那么在案例的积累上面,我觉得就是让老师做个教育的有心人吧!带着专业的态度和眼光去进行阅读,积累更多的素材。
主持人:感谢大家今天的思想碰撞,我们不仅细化了阅读模型,还共同探讨了开展阅读活动的具体策略,并对每条策略提出了分析,指出了其中的要点。让老师们能够在行动中有所依据。相信在后期阅读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大家都能积累更多的案例,丰富自己的阅读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