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心得
钱亚菊
“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提高身体素质,是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一。如何利用晨间锻炼、户外活动等多种活动有效促进幼儿动作技能的提升,并促进自身机体协调性、平衡性的最大限度提升,以为其未来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就成为我们需要关注与探究的问题。
在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动作发展做出了明确要求:幼儿需要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利用多种活动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同时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目标2中提出幼儿应当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样的、适于幼儿年龄特点的身体活动来强化幼儿的机体能力。目标3中要求幼儿的手的动作要保持灵活协调,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注意幼儿的活动安全性。
在户外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力量和耐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需幼儿由于先天缺失,由此导致她们在身体运动方面都缺乏力量和耐力,身体素质较差,无法在游戏活动中提升自身的机体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开展中长跑活动来锻炼幼儿的力量和耐力,对于中途想放弃的幼儿,教师应当为其加油打气,鼓励幼儿坚持到最后。对于在跑步活动中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幼儿,教师可以给其发放一些小奖品进行激励,而对于没有坚持下来的幼儿,教师则可以鼓励其加把劲,争取在下一个游戏活动中坚持到最后,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幼儿机体能量,提高其身体素质。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在幼儿阶段实行的动作发展教育活动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更好的践行幼儿发展纲要,满足幼儿学习需求,同时加强对幼儿的动作发展活动研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进幼儿身体平衡性、协调性和灵活性的不断提升,以更好的提升幼儿素质,满足其未来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