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特殊需求幼儿个别化学习的案例研究>>中期材料>>会议记录>>文章内容
课题组会议记录(2022.6)
发布时间:2023-12-2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配置员

           

 

 

2022.6.9

主持人

高小芬

 

紫云幼儿园

记录人

颜静娟

主要内容:

主持人:尊敬的施主任,课题组的各位成员们,大家中午好!今天我们会议的内容主要有两项议程:

1.各位课题组成员介绍自己选择的特需对象的情况。

2.解读特需幼儿语言、肢体动作发展的相关知识。

一、课题组成员介绍选择的特需对象情况

主要是智力障碍(唐宝)、精神障碍(自闭症)、视力障碍

    二、解读特需幼儿语言发展的相关知识

    1.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

智力障碍为儿童在语言发展的早期阶段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习得和语言使用,且可能对儿童的阅读或学习技能、社交交流、学业水平产生持续性影响。

智力发展迟缓儿童个体表现出一般儿童语言发展使用的普遍规律,语言习得过程与正常发展儿童大致相同,并且在基本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发展具有相似性,智力障碍儿童在言语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偏误更多反映在言语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方面,即语言的运用能力较差,这说明了,智力发展迟缓的儿童无法很好地理解人际关系和语境特点,往往会因为语用失误而导致交际失败。

影响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发展滞后的因素,主要有认知能力、环境和心理问题。

针对智力发展迟缓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我们需要通过有效的语言训练和认知补偿对其进行干预,对于教师而言,应该采用灵活设计教学活动,通过音乐游戏、图片和动画片等有趣的形式促进儿童的语言训练;对于家长,应该增加对儿童的语言刺激,增加亲子间的语言交流,使用正确的话语,监控儿童的语言表达情况。

2.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

听力障碍,又称为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而听不到或听不真周围环境声音,从而难能同一般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活动。听力障碍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缺乏听觉通道的语言信息输入,导致其语言习得和学习方面存在困难,进而形成个体之间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沟通障碍。

与正常发展的儿童相比,听障儿童存在比较明显的语言发展障碍,主要表现在语言功能发展方面,如语言理解、语言表达。研究结果显示,听障儿童具有事物辨认优于事件辨认、颜色概念优于位置与方向概念、短文理解能力差、仿说句子优于看图说话等特征。听障儿童存在语速过慢、停顿和拖延过多的言语不流畅问题。由此可见,听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总体上要落后于正常儿童,有一定程度的语言发展障碍。

儿童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听障儿童应尽早选配合适的助听设备,以获取更多听觉语言信息,避免错过语言发展关键期。同时要采取有效的干预疗法,研究结果显示,音乐疗法、绘本阅读疗法、游戏疗法等干预措施对听障儿童的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3.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

语言障碍是自闭症儿童的核心症状之一,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日常交流与社会交往,也会阻碍其认知力与理解力的发展。根据自闭症儿童的日常生活及会话表现,研究者认为其语言障碍包括语言发展迟缓、语言重复、语音异常、人称代词混淆、肯定与否定混淆、语句结构混乱、语言缺乏感情色彩等几种类型。

关于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原因,研究显示,其中一种可能是器质性因素,舌头不灵活、呼吸器官功能弱和口部肌肉不协调等原因导致其产生语言障碍。

为了促进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以促进器官以及认知理解力的发展,增强语言能力。首先是器质性训练策略,如感觉统合训练、气息训练和口部肌肉训练等。其次是语言训练教学法,可采用交互式教导,增强儿童和训练者的互动,让儿童自发地进行沟通;或采取回合式教学法,通过拆分目标、降低任务难度,循序渐进地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言说能力。

三、解读特需幼儿肢体动作发展的相关知识

1.视觉障碍幼儿

视觉障碍幼儿由于视力受损,得到的视觉刺激少,其行动范围与身体活动受到限制,这对其身体发育与运动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各方面的发展显得迟缓。与视力正常的幼儿比较,视觉障碍幼儿的体格发育明显较慢。教师需要与家庭合作,开发适合视觉障碍幼儿运动的内容。

教师要让幼儿反复地练习基本动作,让身体各部位感受肌肉紧张、放松的感觉与动作规律等。幼儿通过运动可以了解身体各部位的正确动作和精细动作,从而掌握动作的规律。教师可通过触觉示范动作,让幼儿从中了解动作的意义与重点。此外,教师也可以抓住视觉障碍幼儿的手或脚进行教学,在幼儿学会正确的动作前,教师必须与他(她)共同感受身体的律动。如在教幼儿练习跳绳时,首先,教师在不抓跳绳的状态下与幼儿一起跳跃,逐渐习惯这样的跳跃节奏;其次,由教师拿着跳绳与幼儿一起跳;最后,由视觉障碍幼儿拿着跳绳与教师一起跳。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视觉障碍的幼儿就能体验并学会正确的跳绳练习方式。在跑步时,教师可以通过陪伴教幼儿跑步的节奏与技巧。

关于运动器械的选择,由于视觉障碍的幼儿无法通过视觉来认知,因此在球类中放入铃铛等听觉辅助工具会有效果。若是幼儿在实际中无法用手触碰学习,教师可使用人偶来指导动作。教师要为弱视幼儿准备较易见的器械,如具有鲜艳色彩的器械可促进幼儿的学习欲望。

2.智能障碍幼儿

智能障碍幼儿的体能与运动能力虽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但与正常幼儿相比仍是相当慢的,特别是平衡能力的发展明显落后。然而,智能障碍幼儿也能发挥智力年龄以上的肌肉力量,这是其瞬间爆发能力高于协调性的原因。

因此,教师要留意以下几点,指导智能障碍幼儿学会让身心健康与健全发展的几个动作,便能够使其达到健康生活的目的。

1)使用日常生活的玩具,如纸箱、滑梯和三轮车等,增加其运动的机会;

2)幼儿在学会基本的动作与运动(爬、走、跑、推、拉和跳等)后,可告知其运动的乐趣,并积极地让幼儿发挥想象力,思考出更多有创意的动作;

3)情绪障碍幼儿有多动等动作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类型的幼儿与智能障碍幼儿一样会出现停止发育的症状。教师应熟知不同种类障碍幼儿运动功能发育的差别。

4)对于喜欢踢球与利用固定设施玩耍的幼儿来说,可让其尝试将足球踢进球门的游戏与各种使用器械的运动等。

5)若幼儿能在游戏和运动中体会到成就感与满足感,可让其尝试其它有变化的游戏与培养技能的游戏,提升其运动的积极性。

6)对于本来就喜欢运动的幼儿,可以音乐和肢体表现的游戏为媒介,有效地诱导其参与活动。

7)在幼儿运动时加入大笑、大叫和讲话等感情表现,能有效地激活幼儿的各种感觉功能,并可借此调整节奏感。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青龙中心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