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小宇,男孩,2018年2月出生,来园前家长并未发现他有任何异常。来园后随着与同年龄段孩子的接触,发现他某些行为异常,比如:不愿意与同伴进行交流,上课时不能安静的坐下来,只关注自己所喜欢的物品,不听指令,情绪或行为有时不能控制,喜欢脱了鞋袜光着脚在教室里走。喜欢翻抽屉、当看见自己喜欢的物品时会抢别人手中的物品,特别喜欢球或细小的物品。有刻板行为,拿到物品后喜欢不间歇的用手指弹击物品表面,时不时用鼻子去嗅一嗅,对一些刺激性的气味尤为喜欢,比如青草膏等等。吃饭挑食,不喜欢吃蔬菜米饭,喜欢重口味的食物,比如臭豆腐。老师在与他进行交流时,当重复强调一些指令时,他还是能理解并执行的。家长在班级老师的建议下,2022年4月去常州市儿童医院就医,诊断为全面性发育迟缓,开始借助培训机构对孩子的注意力以及行为问题进行训练。中班下学期开始,小宇在情绪上有较明显的波动,不受控制喜欢大声尖叫,当制止他的行为时,他会用力的撕咬自己的衣袖,表示不满。
分析与反思:
1、刻板行为是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核心症状之一,表现为孩子的兴趣单一狭隘,很难接受生活及游戏活动中的细微改变,有固着的不易改变的行为路线图。因此小宇的刻板行为不仅会影响他的沟通表达、社会互动、社会性能力和情景泛化等能力的发展,需要老师和家长去了解孩子的刻板行为的成因,提供干预方法,帮助特需儿童改善刻板行为。小宇喜欢不间歇的用手指弹击物品表面,时不时用鼻子去嗅一嗅,这是他为了寻求自我感官刺激,满足感官刺激的需求。
2、小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以前只是幼儿园一个单一的学习环境,现在一天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每天往返于家——幼儿园——两个培训机构——家。为了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和在新环境中进行自我保护,小宇通过大声尖叫,或是用力的撕咬自己的衣袖,舒缓自我心理压力。
3、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们发现他们是与祖辈住在一起的,小宇的一些行为问题比如:翻抽屉、挑食、坏脾气等行为,主要是由于家长带养问题造成的,在孩子得不到满足乱发脾气时,家长为了不麻烦,尽量的满足孩子的需求,一而再,再而三的强化了他的行为,比如小宇在翻抽屉时,妈妈是不给予制止的,让小宇从小就养成了随便乱翻抽屉的坏习惯。
策略与支持:
1、有效的交流。当发脾气时,要确保在安全环境下,让他发泄,等他发泄完后再进行交流。同时延长孩子行为满足时间,增加强化力度并给予孩子正向的反馈,比如:拥抱、有效的亲子陪伴等等。
2、合理的安排幼儿生活作息。基于幼儿本身的特点,一方面是尽量减少周围生活学习环境或空间的变化,不去环境嘈杂的密闭空间,尽量减少因外界变化带来的情绪波动不可控因素。另一方面,饮食清淡,不吃能引起幼儿精神亢奋的食物比如冰红茶等,只有保证幼儿良好的作息时间,才能更有利于稳定幼儿情绪。
3、适时调整环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儿童发展条件,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让环境成为孩子学习的“隐性课程”。让环境会说话。在为孩子营造安全的环境的同时,为孩子营造可观察、可操作的环境,让孩子知道自己在环境中自己可以做什么、怎么做;让孩子环境中有事可做;并将一些规则隐藏在环境中,在环境中学习规则,在环境中可获得丰富的经验。
4、同伴的作用,在区域游戏中,可以发挥同伴的作用,通过模范学习,帮助幼儿积累生活学习经验。同伴的动作不像成人规范比较严肃,更适合孩子去模仿,会让孩子们觉得更加容易和亲近。让特需儿童首先关注到人,从游戏,活动的兴趣,逐步引入到对人的兴趣。开始去关注人,孩子才有可能有简单粗大动作的模仿,有了模仿,才有了信息的输入,才能开始处理信息,把瞬时记忆处理成长时记忆,再对信息进行编码,输出模仿过来的动作。
作为教师和家长,既要向幼儿提出合理、具体的要求,也要耐心地、坚持不懈地培养,我觉得尤其是对幼儿已形成的不良习惯应循序渐进地解决,让幼儿在反复的实践基础上,将行为转化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