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基本情况:
※ 眼神游离的他:每天,我站在门口迎接他的到来。“ZLX你好……”我反复地跟他打招呼,他与我没有任何眼神交流。自由活动时,喜欢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发
呆,不主动和其他同伴游戏活动。
※ 情绪多变的他:活动时,ZLX会突然起身在教室里转圈,并乐在其中。开心时非常兴奋,没有满足他的要求或者有人拿了他的玩具就会哇哇大哭。
※ 不会表达的他:活动时,ZLX会突然起身在教室里转圈,并乐在其中。开心时非常兴奋,没有满足他的要求或者有人拿了他的玩具就会哇哇大哭。
游戏实录:
集体活动中,老师正在给幼儿讲绘本故事,小朋友们都在看着多媒体上精彩的图片认真地听老师讲故事,而ZLX则侧着身子趴在桌子上,一只腿盘在椅子上把脚压在另一只腿下面,另一只脚蹬着地板将椅子往后倒,老师看了看他,走过去告诉他:“请坐好。”他不看我,腰弯下去扣他的手指。
当小朋友听到有趣的故事情节哈哈大笑时,他一脸茫然地看看其他小朋友,看了看老师,也跟着笑了两声后又开始用手缠自己的衣角,把衣角转来转去。
这时候老师蹲下来对他说:“请认真听好哦!”ZLX转身不面对,他就开始拍旁边的小朋友的椅子,凑过去对着他笑嘻嘻的,小朋友一看他,他又眼神躲避。
老师根据绘本内容提问:“ZLX,你最喜欢绘本中的哪个小动物呢?”ZLX和老师对视了一眼:“我今天...早上...是我妈妈送我上学的。”
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ZLX还是处于“自由”的状态,老师提醒后只能维持短暂的时间,每次提问后也都是答非所问,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了解“不一样”的他
针对ZLX的在园行为表现总结出他的主要表现为:
1.语言障碍:要么对老师的问题答非所问,要么刻板重复老师的话语。
2.交往障碍:拒绝与人交往,难以融入集体生活,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3.情绪多变: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易怒、易哭,不会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绪。
为了让他能够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能与同伴一起感受和体验多彩的一日生活,我采取了一些教育策略助推他成长,做一个跟同伴“一样”的他。
改变“不一样”的他
1.兴趣着手,拉近距离
去发现他感兴趣的事情,或许是一本书、一个玩具,并与之互动。即便这个互动看上去有点像独角戏,但从中我看到了ZLX的变化:他的眼睛开始和我对视了,并且对我的拥抱不再抗拒。安排好个案幼儿的晨间谈话活动时间,通过示范模仿法传授幼儿倾听规则,比如在与他人对话时要注视着对方,不要东张西望,身体站直,不可以低着头、东倒西歪,不要太多的肢体动作比如抠手指、拉衣角;在他人讲话时要安静地先听别人说话,不可以随意打断。并向幼儿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仔细倾听会给其他人带来什么感觉,自己又能获得什么与此同时,在日常活动中如果发现个案幼儿按照倾听规则与他人交流时,立马实施正向激励的方式,提出他做的正确的部分及时表扬或者奖励。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观察孩子,从孩子的实际需求出发,遵从孩子的心理,采取适合他们的方式进行介入,从而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
2.“制造”机会,接纳同伴
接纳我的同时,我开始“制造”各种机会让ZLX尝试去接纳同伴。我让小伙伴给ZLX递纸巾、陪在他的身边安慰他,通过同伴温暖的鼓励、友好的拥抱,让ZLX从之前的抗拒到有了一丝丝的改变,能够接过小朋友的“好意”。营造和谐、友爱的群体氛围,通过同伴的帮助,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调节该幼儿的情绪和行为,他在获得安全感的同时,更好地融入并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3. 倾听游戏,倾听意识
倾听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更加专注地投身到游戏中去,在潜意识中增加幼儿的注意力。选择不同的适合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倾听意识。一共制定了两种倾听游戏,一个是《悄悄话》,另一个是《这里的火车就要开》,对幼儿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将这两个活动交替使用。
4. 家园互助,助推成长
情境模拟实际演练,让居家生活有目标。引导家长用游戏的方式模拟场景,通过实际的演练不断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和交往能力。同时,通过接触社会,鼓励他与陌生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每当ZLX有一点点的进步,及时地进行表扬,逐步树立他的自信心。
成就“不一样”的他
通过对ZLX半年来的观察和跟进,他在自理能力、情绪管理、同伴关系等方面较入园时有了明显的进步,懂得了倾听规则,在第三周进行游戏活动时就已经观察到个案幼儿不再是眼神躲避,而是跟老师进行眼神交流;与他人交流时知道身体站直,不会东倒西歪;认真倾听对方讲话,不随意打断或者插话;对老师或者同伴的交流有了及时的回应。在活动过程中也不再出现趴在桌子上或钻到桌子底下的情况,,虽然在活动过程中偶尔还是会有跑神的状况出现,但比以前跑神的次数明显降低,注意力更加集中了。老师及时提醒后也会立马集中注意力,倾听的态度变得越来越端正,倾听意识明显增强。
通过融合教育,他也在慢慢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对他的变化,我感到非常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