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特殊需求幼儿个别化学习的案例研究>>终期材料>>阶段计划和总结>>文章内容
阶段总结6(2024.5-2024.6)
发布时间:2024-12-1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配置员

阶段总结: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特殊需求幼儿个别化学习的文献研究(2024.5-2024.6

一、游戏内容的选择

我们将根据儿童的障碍缺陷,选择以下几类游戏进行研究,设计针对不同类型特需儿童的游戏方案集。

1)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易激发孩子“玩”的兴趣和愿望,对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为动作发展障碍的特需儿童提供安全、自由的体育锻炼支持环境。体育游戏的有效干预可以激发特需儿童的运动兴趣,在提升儿童身体素质的同时,对特需儿童社会交往与动作发展能力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角色游戏:

是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表现其生活体验的一种活动。角色游戏有助于特需儿童提高语言能力,也能帮助其提高社会交往技能。如: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特需儿童不会自然地开始角色游戏,教师可从建立友好游戏关系、示范物品使用方法、开展拟人游戏、教授象征性替代等策略着手,促其更好地参与角色游戏,实现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3)戏剧游戏

是指儿童根据故事或童话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节,通过扮演角色,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的一种活动形式。如:自闭症儿童往往面部表情比较单一,语言中的语调呆板,行为显得僵硬。因此在戏剧游戏中,考虑上述因素,安排角色时应尽量安排语言少,动作幅度小,行动路线短,面部表情不需要很丰富的角色给他们。实际上,只要角色安排恰当,他们也是能很好地投入角色大胆表现的。

4)建构游戏

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玩具或建构材料(积木、积塑、金属、泥、沙等),构造物体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建构游戏多用手进行操作,他们在游戏中不停地做着各种动作(摆、放、插、拼、整理等),有利于精细动作发展迟缓的特需儿童手部的小肌肉得到锻,手、眼协调能力得到提升,建构时与正常儿童的互动交流与合作机会增多,有利于特需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5)益智游戏:

益智游戏是依据一定的智育任务设计的一种有规则游戏,让儿童思维灵敏,开发智力,锻炼脑、眼、手的一种游戏。如:认知障碍是自闭症儿童的主要症状,采用该种游戏对提升这类特需儿童的认知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小组或集体游戏,加上老师的个别化指导来促进认知障碍的特需儿童智力的发展。

二、特需儿童游戏的指导策略

游戏是融合教育成功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融合教育课堂中的游戏活动主要是针对正常儿童设计的,特殊儿童由于自身的能力缺陷,在这些游戏活动中无法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只有运用适当的干预策略,在基于特殊儿童自身需要的基础上发挥游戏的娱乐功能与教育作用,才能利用游戏活动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并进一步确保所有儿童的游戏活动都能有效进行。

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一步调整游戏指导策略,更好的顺应幼儿的能力和需求。

三、教师对特需儿童游戏的观察策略

游戏之前,教师要观察幼儿状态、幼儿的不安程度、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幼儿就是否主动接触玩具、幼儿游戏的种类及次数、幼儿语言表述是否清楚,以及幼儿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不同语言表达等。游戏后,做好详细的记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青龙中心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